故宫展出国宝《清明上河图》 八千人排长队参观
一名观众俯身细看《清明上河图》
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,故宫博物院在一整年内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精品大展,为观众提供丰富、深刻的文化“大阅兵”。其中的重量级首展—“石渠宝笈特展”昨天在武英殿书画馆和延禧宫展厅同时开幕,在两个月的展期中,将有近300件绝世珍品与观众见面。据统计,昨天共有8500人参观武英殿,赏阅了中国第一画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现场
一次次排队逐厘米赏阅 《清明上河图》看不够
昨天是“石渠宝笈特展”第一天迎客,国宝级书画集体亮相。早上7点左右,午门门口就开始有观众排队。8点半故宫一开门,第一批观众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特展展厅。
武英殿内,每幅作品前都站满了弯腰细品的观众。特别是10年来未曾完整露面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前,更是排起了长队。全长528厘米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全卷铺开陈列,很多观众几乎趴在展柜上,一厘米一厘米地观看。在现场工作人员一次次提醒中,队伍缓缓地往前移动。不少爱好者看一遍不过瘾,不惜第二次、第三次重新排队观看。
故宫顶级珍贵书画文物只在春、秋两季展出,每次展出时间不超过两个月,且每次展出后要“静养”至少3年。《清明上河图》等珍宝将于10月12日提前回库“静养”。
游客在观看《清明上河图》全貌
罕见 《清明上河图》10年首亮全貌
因公众熟悉度最高的北宋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,此次展出备受关注。特别是此次这一全长528厘米的书画作品全卷铺开陈列,亦属难得一见。
10年前,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,这幅作品曾经展出。之后只分别在香港和日本展出,但都未曾全卷展开。因此,为保证这些珍贵书画健康稳定,益寿延年,决定在两个月的展期中间设一个更换展品的环节,即10月12日将更换部分书画展品,使一些重要的书画藏品实际展期只有一个月。
此次《石渠宝笈特展》一共展出书画藏品283件,展出的书画文物规格之高,一级品之多,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馆界都极为难得。如东晋顾恺之的《列女图》(宋摹本)、隋代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,反映了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。
此外,中国十大传世名画《五牛图》则在配殿展室展出,这件上世纪50年代回购的国宝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绢画作品真迹之一,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。15件宝玺也亮相延禧宫。
此次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部数十位专家耗费数年整理研究的成果。故宫博物院目前统计出来的石渠著录,包括书法228件,绘画1001件,共计1229件,其中宫内旧藏899件。新中国成立以后回归藏品330件。
养护 部分国宝展半程“轮休”
《石渠宝笈特展》分为两段展期:第一展期 2015年9月8日至10月11日,第二展期 2015年10月13日至11月8日。展览结构分为“典藏篇”和“编纂篇”两个部分,分别在武英殿和延禧宫两个展场同时展出,相互呼应,互为一体。
“这次展出的珍品以宋元较多,但它们太珍贵了,所以特别设置了两期。”书画部主任曾君介绍,为了保证它们的安全,将于10月12日周一闭馆当天,更换其中的部分藏品,也就是说像《出师颂》《伯远帖》《清明上河图》等国宝的此次露脸时间只有一个月。
据介绍,书画文物不比青铜器、瓷器等其他文物,由于质地多轻质易损,而年代久远的作品因之前收藏条件的局限和流转次数较多,而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伤害,这就给今天的文物藏品保护增加了难度。为此,故宫博物院规定对于珍贵书画藏品,只在春、秋季节才可以展出,每次展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月,一次展出以后这件书画藏品必须回到库房“静养”三年以上。
保障 展览将限流 每次200人
故宫院长单霁翔透露,考虑到如此重量级的展览会吸引大量观众,为保证观众参观的舒适度以及文物展品的安全,经过反复测算,展览将进行观众限流。展厅超过200人将采取限流措施。为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排长龙现象,故宫还专门印制了相应图书供排队观众解闷。
今天上午9点,在武英殿门口,特展刚刚开幕半个多小时,就已经启动了限流机制。记者在现场见到,为了一睹国宝真容,展厅门外已经排起了五六十米的长队。现场拉起警戒线,工作人员正在维持秩序。
鉴于展品的珍贵,此次展览在原有基础上,在武英殿东西配殿和延禧宫展场加装恒温恒湿设备、展柜,打破常规;24小时供电,专人24小时值守。(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