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寒节气即将来临,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,也是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时段。《养生经》提出“冬三月乃收藏闭塞之时,最宜固守元阳,以养真气”。中医强调一定要保护好人体阳气,使其闭藏、内养而不被打扰,以蓄养精锐,保证第二年身体健康。然而,个体不同体质各异,不能一概而论进行滋补,怎样根据证候辨别个人体质,进行合理保健呢?
冬季病证候特点
《素问·四气调神论》记载,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圻,无扰乎阳。冬季寒冷的自然特性,主要包含着寒冷促使万物的潜藏、寒冷促使万物的静息、潜藏静息孕育着生机三个方面。因此患者在冬季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、寒邪伤人、秋伤于湿,冬生咳嗽三大类。
冬季病特点之一:阳气衰弱
冬季是一年中阳气闭藏的过程,人的阳气,也随着这种自然变化开始回收闭藏,因此人体的功能活动明显趋于下降。特别是老年人或者久病患者容易反应出抵抗能力不足,除了容易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咯痰之外,还容易出现怕冷、手足寒冷等等证候。同时往往还容易出现心累、短气、腰腿酸软等阳气不足的证候特点。
冬季病特点之二:寒邪伤人
寒邪是中医六淫病邪之一,是冬季的主要致病因素。主要包括两种,一种因阳气不足,引发内寒,导致虚寒证候;一种是寒邪施虐,引发外寒,导致实寒证候。
内虚寒证主要表现:脘腹寒冷、冷痛隐隐、腹泻清水、小便清长频繁,舌淡苔白,脉多细弱而缓;外实寒证主要表现:恶寒怕冷,关节肢体疼痛,手脚寒冷,咳嗽痰白,泡沫状痰为主,舌淡红,苔白厚腻,脉多弦紧。内虚外实寒证相互为病,这是临床上非常容易见到的证候。
外寒内热的临床表现:既有外感寒邪的恶寒,怕冷,手脚寒冷,周身关节,腰部寒冷疼痛寒证表现;同时伴随有口干苦,咽喉干涩疼痛,口唇干燥,眼睛干涩,咳嗽,咔吐黄粘痰的内热征象。导致此种症候的原因在于个人体质阴虚、湿热因素;生活习惯的喜欢辛辣燥性食物因素;同时感受外在寒邪因素。
冬季病特点之三:秋伤于湿
冬生咳嗽“咳嗽,是中医的内科中的一个病名。咳,指有声无痰;嗽,指有痰无声。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,故合称咳嗽。”曾医生介绍,咳嗽临床上表现最多就是虚、实两种;门诊病人多为实证,其中实证多为痰湿。形成痰湿主要包含季节环境、饮食习惯、体质禀赋三个因素。
冬季的养生及防病要点“中医调理讲究顺其自然。冬季养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:顺应冬季的自然特性保阳气;固护阳气;清理秋季湿热秽浊余邪;躲避寒冷。
一、保阳气
起居的养生
早睡晚起,保证6-8小时睡眠时间,老年人和小孩可以更长;注意防寒保暖,不要将皮肤暴露在外面。
精神的养生
经常思想清静、调神养生,可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,有益身心健康。
饮食养生
避免寒凉伤阳的食物;进食一些当令的蔬菜瓜果等食物,以及一些肉类和热量高的食品 。
房事养生
适当节制房事,不能过于耗散精血和阳气。
运动养生
不提倡晨练,不支持晚上的任何锻炼活动;运动量不能过大,不能大汗淋漓。
二、固护阳气
固护阳气包括养阴与养阳,而从冬至到立春(包括小寒、大寒)以养阳为主,用药及其药膳应该以阳刚补阳为主,比如附子羊肉汤、桂附地黄丸、四逆汤等。
三、防治咳嗽病证
清理秋季湿热秽浊余邪,可以防治痰湿所致的咳嗽病证。湿热病邪的一般特点为身热,人倦,困重、头部昏闷,胸腹满闷发胀,口干苦腻,周身强痛,心烦。脉濡数,舌红苔黄腻或者淡黄腻。可采用饮食调理、药物调理、刮痧或放血等方法。
四、防寒邪袭人
“冬季避寒除了可以防止损伤阳气外,还可以杜绝春天温病。”冬季避免寒冷的主要措施:1.穿衣保暖,躲避外寒侵袭;2.饮热食暖,避免内寒直中。
最后,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朋友,冬季天气寒冷,阴盛阳衰,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,易患阳虚证,无论是保健强身,还是补虚祛疾,都应以温补阳气为主,以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,慎用或少用滋阴药物,使之安全、顺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。